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近日,科技部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鼓励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搭建开源、开放平台,面向公众开放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资源,向社会输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能力。
《工作指引》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是聚焦人工智能重点细分领域,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整合技术资源、产业链资源和金融资源,持续输出人工智能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创新载体。平台重点由人工智能行业技术领军企业牵头建设,鼓励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参与建设并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自2017年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召开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先后有5家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主要包括,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及依托商汤集团建设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据介绍,以上开放创新主要是围绕涉及的具有重大应用需求的细分领域组织建设。如,依托百度公司建设的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实际上是百度将在Apollo平台基础上,在3-5年打造成的一个开放的、完整的、安全平台,帮助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依托腾讯的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聚集1300万合作伙伴的资源优势,以及腾讯觅影在医疗AI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从创新创业、全产业链合作、学术科研、惠普公益四个维度驱动合作和创新。
在2019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这五大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首度集中亮相,展示我国人工智能产品应用的最新成果。当前,科技部正在着力构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经济产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依托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推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倡导开放共享,推动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聚焦前沿战略研究,加强人工智能在相关法律伦理标准和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
此次印发的《工作指引》明确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遵循应用为牵引、企业为主体、市场化机制、协同式创新的建设原则。文件指出,提出建设申请的开放创新平台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即具备突出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创新影响力,具有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的技术基础和服务能力,依托单位承诺对开放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持续的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投入,具备明确可考核的开放服务运行机制。
当前,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驱动下,人工智能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也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坚持以应用需求为牵引,立足于市场的企业最能够洞察社会对技术的需求。只有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坚持数据和知识开放共享,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成长。
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匹配相应的专业服务,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促进众创共享,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大协作,对于解决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些共性技术问题,将起到帮助作用。比如,有助于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包括计算力、数据包、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分析及专家的汇聚等方面开展协同工作。
同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将聚焦四大重点任务,即开展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成果扩散与转化应用,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引导中小微企业和行业开发者创新创业。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使大量知识的积累变得迅速和高效,通过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可以帮助经过专业领域训练优质的系统形成迅速复制,提高生产效率。在智能制造领域,现阶段的机械臂只是一个执行单元,经过在某个应用领域对其进行深度训练,已经初步具备了某种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目前还不能够分享给其他的机械臂。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有望助推机械臂迅速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的机械臂,形成协同,让机器更加智能。
从浅层意义上来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有利于在细分领域打造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社区,引导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人员基于开放创新平台开展产品研发、应用测试,降低技术与资源使用门槛,营造全行业协同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从深层次上来看,我们更希望开放创新平台在整合相关技术、产业链和金融资源上汇聚上下游创新力量,构筑完整的技术和产业生态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人工智能朝着云—边—端协同融合的系统和架构发展,实现在纵深领域解决目前行业中存在的技术不协同问题,甚至是不同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